心若止水潜心耕耘 励志精诚矢志不渝——99级国际贸易专业陈旸旸

 

 

人物特写

    陈旸旸,2003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获经济学学士;2011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获金融学博士学位。曾在莫纳什大学任教。现为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终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金融与会计、公司治理、审计、行为经济学。在国际顶级的金融、财会学术期刊,如The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应邀在国际、国内著名大学做专题学术报告,是多份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审稿人。411日至13日,陈旸旸博士应邀专程从香港到京,在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做学术报告。应经济学院邀请,13日下午在经济学院与师生分享了学术研究的心得和发表国际论文的经验。学术交流后,他接受了学生专访。

    生于1982年的陈旸旸校友,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但他仍然把自己称为学术研究的入门者。十几年如一日的高度自律和潜心学术的恒心让人钦佩。他形容自己是一个保守的人,人生的每一步都走的异常稳健。对于他,优秀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校园追忆,恩师难忘

    “整个学校我都想转一转,每个地方都有深刻的记忆。”这就是陈旸旸校友重回母校的感受。他陷入回忆“有一次北京下大雪,半夜和室友一起打篮球,月光下白雪铺满篮球场,这件事尤其难忘。”他的声音很轻,眼神中流露着怀念。他坦言在母校的四年收益良多,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陈旸旸校友强调在校期间数学、经济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自己颇为重视。其中最重视对数学的学习,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进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提及恩师孟昌教授和李时民副教授,陈旸旸校友满怀感恩。孟昌教授作为他本科时期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仅是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上的益友。李时民副教授作为他印象最深刻的老师,其融会贯通的授课方式让他受益良多。

严于律己,潜心学术

    36岁的陈旸旸校友已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他认为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需要同时具备论文质量、运气和与审稿人良好的沟通。校友直言发表第一篇TOP论文有一个神奇的过程。该篇论文一开始投送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被拒,收到两个refer report,一个表示赞同一个表示反对。通常在该情况下应还有机会,却直接被拒。随后该篇论文按照表示赞同的refer report修改后投送到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收到refer report明确表示在其他期刊审阅过该篇论文,此次的审稿人恰好是前次refer report中表示赞同的那位。经过修改历时3个月顺利被接收。陈旸旸校友由此总结经验,即使被拒, refer report也应认真对待,因为转投其它杂志遇到同一审稿人的可能性很大,若不认真对待、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一定被拒。通常情况下,他强调前期准备的重要性,应广搜意见,补全漏洞。由于学术同行竞争激烈,发表论文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速度。

    每篇论文的起点通常来自一个好的idea。陈旸旸校友分享了两个获取idea的方法。首先应广读文献,读博期间他给自己规定了每天读文献的数量,至毕业所读文献的复印稿已放满书架。后到莫纳什大学工作,去香港前所读文献已放满了书柜,并将其分类,便于查询。至今日,依然保持此习惯。他笑着说到“研究财务时,读的东西不只限于财务,后来跳出金融开始读会计,现在跳出会计开始读经济。”在这种学术积累下,他的知识连成一个网,文章也就随之而来。另一个方法是广搜数据,在莫纳什大学工作期间,陈旸旸校友下载了莫纳什大学购买的全部数据,不管当时是否用到,他都及时关注数据结构,到香港后也是如此。对此他补充到“读文献时提到用什么数据,能下载的就下载,对数据的搜集和熟悉是一个过程,一旦熟悉很多数据,有idea时会迅速想到从什么地方可以得到,手上是否有相关数据。”在跟老师的交流中,他说他历年积累的文献和数据量差不多有2000G之多。正是这种高度自律和点滴积累的学术素养,让陈旸旸校友有层出不穷的ideas,发表一流的学术研究成果。

    陈旸旸教授的学术论文,均发表于英文国际学术期刊。关于论文的写作与投稿,他给出了宝贵意见。 他认为论文语句应简练明晰,语法不必太过复杂,方便审稿人阅读。作为多个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他强调论文的Introduction的写作是重中之重。 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都在Introduction上花费最多时间,Introduction应保证其简练、明晰、突出重点。

    当记者问到陈旸旸校友做学术研究需要的品质时,他脱口而出是兴趣、耐心和恒心。对陈旸旸校友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恰好对应了他广泛阅读感兴趣的文献的习惯。基于兴趣来做学术研究,正是他每一次转换新的领域、每一次都有新的突破的关键。耐心和恒心是陈旸旸校友最推崇的品质,十几年如一日的阅读文献、广搜数据都体现出他的高度自律和持之以恒的态度。或许对于他,优秀早已变成一种习惯。

稳若磐石,虚怀若谷

    从赴墨尔本大学留学到在莫纳什大学任教(莫纳什大学是最有建树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任教的学校),而后获聘到香港理工大学任职,十几年潜心学术研究,直到成为香港理工大学的终身(tenure)副教授,陈旸旸校友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稳健。

    出国留学在充分准备下顺理成章,陈旸旸校友坦言刚出国的那段时间最困难。他面临着语言障碍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双重考验。尤其是学习方式转变为自学为主,需要极强的自控力和专注力。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能力迅速提升,并养成了后来的好习惯和高度自律的生活方式。当记者问到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学术研究,陈旸旸校友答到“专注力、持久力,因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人做研究,过程枯燥,如果没有耐心、恒心很容易放弃。”他形容自己是个保守的人,一步一步,确定才会去做。采访接近尾声,陈旸旸校友称赞国内学术研究发展飞快,即将与国际接轨。对于学弟学妹他给出建议,要有专注力、恒心和耐心,方能有所成就。

    即使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陈旸旸校友仍自称在学术研究领域只是入门者。他十几年如一日高度自律和潜心学术研究的恒心让人钦佩。采访虽短,却让人受益良多。

    感谢陈旸旸校友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