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获批5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9月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立项名单,我院获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

至此,经济学院2021年已获批国家两科基金项目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此前获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未来,经济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国家两科基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为我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作贡献。

项目及主持人简介

徐丹丹,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国际经管学院执行院长(兼)。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社科联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国际业务专家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产融结合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在《金融研究》《管理评论》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与专著十余部,其中《经济学导论》获评“北京优质本科教材”。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

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格局下国有企业“走出去”构建竞争新优势的目标、机制及路径研究》。该项目结合我国新发展格局和国际市场价值内涵变化,提出“全球市场系统的社会生态重构”概念和国有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定位是培育可持续竞争力。据此分析该战略定位的学理依据和机制设计,并搭建三维空间和谐度测算模型,构建国有企业“走出去”平衡经济-社会-环境的三维动态绩效评价体系和差异化实施方案。

梁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贸易经济系主任、党支部书记。日本北海道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后,兼任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以第一作者在《财经理论与实践》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

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该项目围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在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价值链模块化的重构、金融支持框架设计而展开。该研究对深刻理解和把握现代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理论逻辑,促进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程悦,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拉夫堡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在《管理评论》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该项目基于金融摩擦视角,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提出创新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项目的研究为企业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

王金秋,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

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变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该项目按照总资本运动逻辑,从“资本-劳动”“资本-资本”“资本-国家”关系多角度辩证分析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化的过程,探讨数字技术如何改变劳资关系布局、塑造动态的垄断竞争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重塑劳资关系、修复垄断资本利润、维护数字霸权的同时,是否以及如何引致新的矛盾发展。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以期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张旭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数字金融、家庭金融、消费金融。近年来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获第十七届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优秀论文奖、第五届中国金融管理年会优秀论文奖、《国际金融研究》杂志2018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十届区域金融年会论文一等奖等奖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

获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家庭负债结构性不平衡的测度与优化研究》。该项目从数字金融的特点及主要功能出发,提出数字金融通过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机会成本等多种渠道将影响到家庭负债结构性不平衡。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结合,提出完善数字金融发展和家庭负债结构性优化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