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获批4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10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立项名单,我院获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

至此,经济学院2021年已获批国家两科基金项目13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项(含重大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项目及主持人简介:

马若微,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兼任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关村青联委员,中国软科学协会理事,北京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曾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人才强教中青年骨干教师;获评北京工商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资本市场。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北京市科技重点、北京社科、“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多项;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当代经济科学》《数理统计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数篇论文被EI、CSSCI收录;出版专著多部。

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新发展格局下金融风险传染特征与机理研究》。本项目重点梳理新发展格局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经济四部门间的金融风险传染特征,分别实现基于区域、行业、经济四部门视角的金融风险传染新特性的描述与分析,考虑金融风险的交叉传染,拓展以往以金融部门借贷关系为途径的单一渠道,尝试构建引入多层网络多个渠道的理论模型,最终设计出控制金融风险进一步传染的阻断机制。

杨德勇,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投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金融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被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多个省份及地区政府部门聘任为金融顾问,致力于服务我国县市经济发展投融资改革,协助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提升融资效率,已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和振兴乡村等领域积累了二十多个县市的成功案例。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于《经济学动态》《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十余部。

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发展战略研究》。该项目主要从乡村振兴的背景、乡村振兴与金融支持的关系、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路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空间观、产业观、历史观、发展观”研究乡村振兴与金融支持。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对我国乡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金融体系应当如何支持乡村振兴。


周清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特聘专家、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市场监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等职务。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gribusiness, CAER, IFAMR,以及《经济学动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数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年鉴》《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引;出版专著3部;参与《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金融学大辞典》相关辞条的校译和编写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全国统计科研重点项目各1项执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研究成果曾数次国家领导人批示,关政府机构采纳;1项政策建议转化为北京市政协提案。

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本项目研究以商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关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面对的制度环境变化,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围绕商事制度改革下的营商环境优化、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以制度演化、交易成本、微观规制、企业创新、企业成长等经济学概念为逻辑基础,创新性提出并测度了制度性摩擦成本。本项目的研究目标在于,从学理上揭示随着制度性摩擦成本的降低,营商环境的优化对市场竞争、企业创新等所带来的变化,以及对企业成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吴强,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系主任。兼任全国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北京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北京市财政局绩效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曾获评北京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重点研究领域为区域财政经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科研项目十余项;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中国软科学》《宏观经济管理》《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8部。为北京市级示范课程《财政学》负责人;指导研究生两次获得“全国税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赛”二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获批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平衡发展研究》。本项目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演变、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区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以及各地需求及供给差异、均等化的范围界定等方面探讨突破各种制约,探索实现“均等化”的模式、途径。该研究为缩小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践提供理论、测度和方法依据,有助于缓解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促进区域公平竞争、协调发展、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