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理论中心组开展十九大精神第一专题学习

 

        1115日,学院理论中心组在综合楼701会议室开展十九大精神第一专题学习,本专题学习重点是经济改革与发展。经济学院理论中心组成员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正平主持。

    会上,张正平带领中心组成员共同回顾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随后,理论中心组成员分别结合会前对报告的体会和本人相关工作发表学习体会。

    张正平在发言中指出,报告对党和国家五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概述全面,包括提出摆脱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新理念、新常态下克服困难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推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举措、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战略等,但报告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推进不够等,同时金融业也面临脱实向虚等潜在风险,需要回归实体经济。张正平表示,报告中的判断和表述对于经济学科的师生来讲,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对于师生认清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及学科和个人科研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
    学院院长徐丹丹指出,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经济建设的成就系统、全面、深刻,既顶天立地,又脚踏实地。当前国际国内面临复杂形势,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科技浪潮如物联网、互联网的普及与黑科技的博弈,人本主义与权贵主义、民粹主义的博弈等,要求国家在各个层面要不断创新,创新战略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驱动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优化等。在上述大背景下,对于高校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人才大军与学院本科生、专业硕士、学术硕士的培养相匹配,实现国际环境与国内教育相衔接。徐丹丹指出,作为经济学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经济新常态的表述,如供给侧改革、收入陷阱、多层次资本市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都能落实到每个学科研究者个人,要继续对十九大报告展开深入研究和学习。
    副院长张伟表示,报告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做了全面部署,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供给侧改革增加经济创新力,以及实施乡村之行战略,通过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例如国家推进的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通过财税改革等多方面推进经济改革,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战略。充分展现了国家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强大信心。
    党委副书记杜亚辉将报告第五部分与个人工作实际结合,对于学生工作中涉及的贫困生问题,以及在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时,看到我国西南地区铁路铺设较少,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在报告中均通过相应的经济措施和扶贫政策的方式得以体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今后开展相应工作时底气更足了。
    副院长郭馨梅从习总书记在报告中的四个新说法谈了个人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阶段性的划分与描述意味着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进步,标志着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当前社会主要历史矛盾的转变,意味着国家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居民收入差距这类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 76 元扩大到现在的 6388 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通过区域及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改善逐步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圆满诠释了党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坚守; 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新目标的确立,意味着国家在向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更进一步。
    张正平在总结中提出,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观点非常丰富,是指引国家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久远的改革纲领,中心组将继续结合十九大报告开展系列学习,分专题讨论报告不同层面内容。通过对报告的学习,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越来越强。作为经济学院的教师,不仅要将报告精神全面领会,更要将报告与个人的教学、专业、学科建设各项工作相结合,通过十九大精神的全面学习与落实,促进学院各方面工作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运紧密结合,以教师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